晚近,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在国内外都很走红,因此也强劲地引动了对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借鉴“翻译文学”这一观念,将清末民初的中译外国文学纳入中国近代文学的范畴,已经是不争的研究进展。研究近代翻译文学的成果或见之于文学史著作的部分章节,或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而郭延礼先生的新作《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则是迄今仅见的一部专著。
从目前国内外翻译文学研究的走向来看,大体上有两个侧重面。一是致力于某一种语境中翻译文学历史的研究,包括从历代或者断代的角度梳理翻译文学的整体成就,研究某一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学译者的业绩、翻译再创作的特征及其影响。二是解读作为文化产品的翻译文学,包括孕育翻译文学生成的历史语境,翻译文学作品的文化载荷,它们的文本在文学文体学和叙事学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比较研究。从内容结构来看,《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兼顾上述两个侧面,但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该书的内容分上下两篇,以多方位和动态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上篇分别以各类小说、剧作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为纲目,勾勒出近代翻译文学自晚清滥觞至民初鼎盛时期的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特征,试图揭示近代翻译文学的内在演进规律。比方说,西方寓言虽然先于其它文学体裁译介到中国,最早的中译文本译作可以追溯到明朝,但是寓言的翻译却始终没有形成大气候,远不如小说一经译介进入中文语境,便风靡华夏,在二十年间出版的译作多达数以千计,其影响贯穿近现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即使时至当今尚未泯灭。书中阐释了这一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下篇以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鲁迅周作人兄弟、胡适、陈独秀、周桂笙和刘半农等译坛大家为研究对象,分别组织章节,一则总结他们各自的翻译创作成就,再则也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翻译文学的典型特征。在审视近代翻译文学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关注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精英译者为核心,以便再现这个时期翻译文学发展嬗变的轨迹,显然使得研究本身具有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凝重的历史感。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将近代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置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之中予以研究,自觉地透视非文学的社会因素,诸如文化消费者的需求,对于翻译文学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在分析清末侦探小说译作勃兴的原因时,以较为详细的统计数字说明近代伴随着殖民化程度的加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迅速蔓延,产生了日益庞大的市民阶层;他们在节奏快速、竞争加剧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情节紧张、气氛恐怖、具有神秘性和刺激性的侦探小说作为工作之余的消遣性读物,一方面是个人的文化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侦探小说译作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需求环境。